搜尋「」共有12筆結果。

療寮生活館 工作室

house.html?id=231

療寮生活館 Chitchat LIFE——聊療生活 位於板橋江子翠.恬靜巷弄內裡的社區生活概念館,毗鄰是基層家醫科診所,以「聊療生活」為理念,堅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、互助、共學,致力推廣有質感的永續生活風尚,提供親子、性別、跨族群文化共融的友善交流空間。 15坪的日式和室展演場,不是咖啡廳,偶爾是戲劇舞台、運動場地,可能是全台灣最不像診所的家醫科診所。定期舉辦生態、健康、藝文展覽,從在地視野出發,藉文化轉譯建構跨年代、跨地域、跨領域之日常對話,承載著不同的緣分和想像,成為眾多嶄新體驗與邂逅的生活場域,大家閒時都會想來聊聊的那個「老地方」。

國立臺灣大學|植物標本館標本室

house.html?id=232

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(TAI)創立於1929年,昔為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腊葉館,是帝大時期第一批落成的建築。館藏主要為本地植物以及部分日本南進政策時所採集的海南島、東南亞、密克羅尼西亞等約6萬份古老標本。近期則移藏臺大森林系標本館(NTUF)至本館,目前總館藏30萬份以上為全國第二大植物標本館。 本館管理範圍包含戶外開放庭園、蕨園、烤房及日治時期溫室,建築本體內為展示室、圖書室與標本室。展示室除周二及假日外開放參觀及預約參觀,標本室則僅供研究人員進入檢閱。此次打開台北限定導覽展示室、圖書室及標本室,探訪日治時期至今的庫房秘境。

Boundaryless泛設計室內設計研究室

house.html?id=233

泛設計研究室空間美學靈感來自於主理人在紐約生活經驗,紅磚牆、粗獷質面、歐洲老件,演繹出時尚混搭風格的空間感。您一推開旋轉玻璃門,馬上映入眼簾的是,既奔放又精煉的Mobellio / P51 Carfa沙發,以1968年FASTBACK野馬為原型搭配油染皮革,以及新銳藝術家鄭依依陶瓷公仔作品、歐洲經典老家具等。

CRE8 奎艾特設計 - 台北辦公室

house.html?id=234

你是否對設計師的創作日常充滿好奇?一件作品的誕生需要多久時間?從無到有的過程又會經歷多少環節?讓我們一起來全面解構設計! 由比利時設計師Kris Verstockt帶領的CRE8奎艾特設計,連續四年榮登德國iF Design全球前50大設計公司榜單,並已獲得125項國際設計大獎。這個充滿創新與實踐精神的團隊,提供完整的品牌策略、工業設計、機構工程、量產、平面、包裝與UI設計等全方位服務。我們誠摯邀請你深入設計現場,直擊設計幕後的精彩瞬間!

十禾建築師事務所

house.html?id=235

「建築醫生」事實上台灣多半的老房子還是活著的只是有毛病罷了,這樣所需的建築知識就需要更有彈性與對症下藥的正確判斷。 十禾建築師事務所融合了城市規劃和地景設計領域的豐富經驗,與綠建築永續性和革新的專業特性,結合歐洲綠建築觀念與台灣本土設計規劃專業團隊。 那如何把握這微不足道的建築介入呢?介入的微小是相對而言的,如果把握不當,極有可能成為傷害城市紋理的「傷口」。因此,我們是有系統的對台北老舊的四、五層公寓以及演進過程進行研究,希望從本質來改造台北,關注我們改造對城市肌理的影響。最後,提出能保證持續地改造的配套方案讓更多「介入」可以發生,這微型介入針對使用者的實際需求,同時確保對原有城市紋理的尊重,提升現存的價值;致力於發掘和結合當地和現有空間資源,而不是依靠外來的建設資本;讓使用著參與和共同創作,讓使用者產生歸屬感;重點是專注於微小,是一套自下而上的介入。 微小建築介入的目的不只是滿足改善區域的需求,更是希望對更大區域提出改造的邀請,不只是單純的保留而是希望可以催化「都市保育」的整體的效應。

忠泰美術館

house.html?id=236

忠泰美術館(Jut Art Museum)成立於2016年,是忠泰建設成立三十週年、忠泰基金會設立十週年,在台灣建築文化推廣之路的重要里程碑。我們期許本館成為一座肩負企業社會責任,並回應21世紀社會需求的新形態平台、觸媒與智庫;延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之「A better tomorrow」信念,成為台灣首座聚焦「未來」與「城市」議題的美術館。

質物霽畫

house.html?id=237

由藝術家李霽(LEE CHI) 成立於2013年,源自對於空間領域的深化探索,從身體與環境意識的感知,延展對於生命與自然的體悟。 質物霽畫BOTANIPLAN VON LEE CHI的創作以獨特語匯穿透實體,超越形式與認同,從非絕對性的觀念去做出物質的形變,維繫著生活的感知與自然界運作的語言。透過設計案、創作、產品發展,組接從建築架構、生活層面,加入生態系中生長的多重特性,在理念上不斷嘗試。藉由本質思考、現象分析、 和技術研究中,轉化於每一次的事件與作品的藝術化成果。 從萬物的生長有時間性、方向性以及許多環境給予的資產,構思被放置的樣貌、聯想彼此的背景關係、發掘對物件材質的感動,每一裝置的細節紋理是藝術家與團隊感性而勇敢的詮釋,體態的形塑核?在於面對未來被放置的想像和理性的操作。 關於名稱|「質物」從探討物質、物品與物件的本質,解構自然的語彙,去思索觀念中的「計畫」含義,同時從藝術家李霽單名所代表的雨過天晴的環境意識,成為澆灌作品的養分。

伯大尼來樓

house.html?id=238

位於台北文山區木柵的伯大尼兒少家園,是台灣第一所嘗試以「夫妻」為照顧者的「家庭式安置」機構,除了庇護失依、失親、受虐的弱勢兒少,亦推展社區關懷、弱勢兒少扶助、心理諮商、家庭講座、志工教師培訓、復原課程等服務。 建築規劃為地上十二層、地下三層,外觀以積木般的量體堆疊來對應機能分佈,主題牆面則以不同的抽象開口,組成「來」字排列,期盼人們來到此地得安息、得豐盛生命、蒙祝福!整體空間融合了「基督信仰」與「家」的概念,導入安置單元的小家住宅空間,而入口處的下沉式開放階梯廣場、與綠意盎然植生牆相依的教堂,亦成為園區內滋養身心靈的溫馨憩所。

交通部公路局

house.html?id=239

交通部公路局致力於省道公路工程、運輸管理及監理業務,管理全台省道公路。辦公大樓結合屋頂垂直綠化,讓大樓成為高綠覆率建築,頂樓更有菜園供員工休息時活動。 一樓的臺灣公路博物館展出自創立以來推動公路工程、監理、運輸之相關文物及故事,提供民眾易於親近臺灣公路的專屬空間。 六樓的24小時話務中心則以「一通電話、一個號碼,解決民眾所有用路問題」為目標,受理全台公路相關業務,並透過數據分析以提供民眾更完善的服務。

柏成設計

house.html?id=240

在潮州街深耕 14 年,柏成設計始終秉持「Dare to Dream 敢於夢想」的理念,致力於突破傳統設計的界限,並不斷探索設計的無限可能性,創造出賦能世界的作品。公司擁有豐富的跨領域設計經驗,專案涵蓋住宅、辦公空間、商業場域、策展與藝術、交通設計、家具等多個領域。代表作品包括鳴日號、澎湖輪、不只是圖書館、Bloom 椅子、北美館藝術商店及 JCA 生活實驗所等,並屢獲國際設計大獎,如英國 INSIDE/WAF 年度設計大獎、美國 AAP、日本 Good Design、台灣金點設計獎、德國紅點與 IF 金獎等。 柏成設計由創辦人邱柏文與王菱檥共同領導,他們善於從台灣本土的物質與文化中汲取靈感,結合西方多元文化教育與開放性思維,打造出獨特且難以複製的設計美學。近期,他們成為首對入圍 2024 Design Anthology Awards - Vanguard 先鋒者獎的台灣設計師組合,此殊榮肯定了他們在設計領域的影響力與引領潮流的能力。

JCA生活實驗所

house.html?id=241

頹圮的木造建築記載著 90 年來的故事,希望在這基地找尋一種新的使用模式,不必太完美,沒有多餘的設計語彙,剛好足夠讓這個老空間有新的活力。 時代的演進在生活機能上產生了變化,我們在變與不變之間拿捏,拆解一個現代家庭的生活行為,置入歷史性的建物空間單元,好比在學習與一位老者對話,要所有保留也要有所不同,企圖將歷史進化,讓空間不只是懷舊。 此空間榮獲 INSIDE/WAF 年度設計大獎和其他 15 項國際獎項。

香香澡堂

house.html?id=242

作為社區友善空間,提供舒適的盥洗,兼併溫暖、包容、自由的人文關懷服務,同時運用多元創新的方式,推廣倡導議題與在地連結。